海外实习

海外实习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实习 >> 正文

地学院本科生赴悉尼大学参加海外科研实习

时间:2017年09月11日 17:52  浏览:

谨以此文记叙我在悉尼大学研修的这些天


      2016年12月30日,在火车开动前的3分钟,我冲上前往西安的列车,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办理护照!

作为一个几个月之前就准备申请学院推免生海外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准备了好多天,却依旧赶在2016年最后一天回家办护照,说出来实在有些脸红。

犹豫,去还是不去?

对于出国这件事,我犹豫了很久,很久,很久,大概三个月。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出国是真的没有概念的,我有忐忑,担忧自己是否有出国潜质——独立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也担忧出国这件事是不是会影响到我的大四生活,当然当时想的是会不会影响到我的毕业课程及毕业论文写作;同时也担忧,出国之后能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反正,各种担忧!这种担忧,最终让我办护照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才办好,然后,签证,从猴年等到鸡年,成行。

第一次

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不然第一次永远都只会是第一次。

第一次浏览各种网站租房子,第一次跑遍各个银行换外汇,第一次为了突击一下英语主动到图书馆借出国交流英语书,第一次心里想着,下一次和父母聊天,就要在时差三个小时的南半球;第一次在寝室的床上辗转难眠,想着怎样才能出国不给地大丢脸。

第一次联系机场接机的人,第一次为了我那几瓶护肤品而无数次的浏览民航规则,第一次护照上面盖上了中国边检的印章,踏过安检门,第一次感觉到马上就要前往另一个国度,第一次飞行,就要献给南半球的澳洲!

澳大利亚

   从昆明出关,8700多公里,10个多小时,澳洲时间14点,我在澳洲上空开始下落,1万多米的高空,鸟瞰图景非常美丽。
         

半个小时后,落地,开手机,找不见网络,差点失联,所幸同机的Bol帮忙给我联系到了接机的天气很热,心情更热,前几天还差点淹了的悉尼,在我来的前一天突然气温高到36度,真是“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啊!

一路上,伴着车内的澳洲广播,看着周围的各色面孔,我知道:这里是澳洲!
                         

天空一碧如洗,惠风和畅,空气清新,飙高的温度,除了坐在右面驾驶座上的河南哥们和沿途不时出现的大型中文广告牌之外,很有异国风情!

悉尼大学

作为万里迢迢来到这里的我来说,目标很明确:我要从学渣变成“伪学霸”!见导师,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步!

落地当天,告知了导师我已经过来的消息,约好第二天上午11点见面。晚上各种对着镜子练表达,练表情,换衣服,倒时差导到半夜3点才睡着。

目的地:悉尼大学地球科学系。学校东门前面是victoria park,穿过公园,引入眼帘的是四边院(quadrangle),看到这个,有一种突然回到电视机面前,穿越到了某个中世纪欧美电视剧里面,满满的欧式建筑风格,好奇心促使我进去转了一圈,斜阳余晖穿过走廊的留在地上的光影别有韵味,绿草坪四片,坐在上面闭上眼睛,仿佛可以感受到来自19世界的朗朗书声。四边院的东北角是Great hall,西南部分是尼克拉斯博物馆,哲学院也设立其中,这种建筑风格感觉和哲学这种思考范无比拟合。
                     

穿过校园宽阔的步行广场,经过Fisher图书馆,法学院新楼,化学院,到达我的目标地:Madsen Building.

不要拦我,我要见导师

地球科学系在外面看起来不大,可是仔细一看,不论从外形还是结构,都非常像一个缩小简化版的quadrangle, 无华丽的装饰,但蕴藏着一股地学的严谨求实。
            

整理好心情,复习一下口语,激动加忐忑的我,敲开了408的门,第一个感觉,Pat老师和照片上差不多,接着我怀着崇拜激动的心情从嘴里蹦出了之前练了好几十遍的问候语:Hello, sir, my name is Wu Bo, nice to meet you!一边说一边心里打着鼓,心里想着是不是不够流利,不够通顺,是不是还有语法错误,这种感觉和在英语课堂上两个人的小对话完全不一样。Pat老师非常热情的和我握手,这一下让我的紧张情绪减半,估计握手的时候他也感觉到了我手心的汗珠。

寒暄之后,步入正题,先聊了聊我的兴趣,然后谈了谈他的看法,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旁边桌子上的岩石标本让我看看,然后讲解,平复一下,用英语告诉老师这是变质岩-糜棱岩,简单的说了几个矿物组成,Pat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同时补充了S-C面理的知识,说着还给我画了示意图,我也在示意图上添加了我的一点认识,交流不错。

接着老师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布置了学习内容,在此之前还给我展示了他正在修正的课题内容,担心我听不太清楚,他刻意减慢语速,用简单的词汇给我讲述,毕竟,他是一位澳洲的法国人,略略有些口音。随后带我见了他的学生们,到Sab那里取了我办公室的钥匙,Sab 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波西尼亚人。

总之,这一次见Pat, 他的耐心和悉心讲解让我想起来国内地学院的老师们,虽然相隔这么远,但是老师们传道受业是一样的。同样,Pat 老师法国人的热情开朗随和的性格也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完美的遇见!

我在读文献 我要读文献

任务接收到,基础工作读文献。

作为一只在国内读中文文献,接触一点英文文献的我来说,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难度可想而知。我是做了思想准备的,可是我真正阅读的速度比起我的预想来,还是让我有些慌:从谷歌学术搜索上下载的第一篇文献,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边看边翻字典,翻辅助资料,然后才仅仅阅读了一页,我当时的内心是深深的焦虑的,极度的怀疑自己的能力。

Pat 在安排完我的计划之后的第二天上午过来我的办公室,询问了我的进度,听到了我的困难之后,鼓励我,给我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法国人,接触英文文献的初期,阅读起来确实有困难的,鼓励我继续加油,再多读几篇就会顺畅多了。他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在当天读到晚上20点,一天吃了一顿饭。第二天,抽时间吃了中午饭,晚上20点回到房间。
            

过了一天,开完会的Pat路过我的办公室,简单了解我的进度之后,觉得我完全有能力加快速度,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们最少每天读6-7篇文章,对于我而言,满满加码,先从每天一篇开始就好。顺便又特地带我见了他的两位中国博士:Chao 和 Xue,两位学长学姐在之后的日子们多次指导过我,真心感谢不尽的。其中Chao 学长本科还是我们地大读的,异国他乡见校友,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Xue 学姐只比我大一岁,可她是全奖直博,真佩服这些学霸们啊!

读文献这事贯穿在我在办公室的大部分时间,很累,也很烦,其中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还跑出去在校园里放空了一天,不过最后还是以加班的形式把这一天补了回来。不过看到自己阅读文献的速度从一天一篇到半天一篇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在进步!

honour们在一起

3月6日,悉尼大学正式开学。

我的办公室里也由我和Jo两个人增加到7个人,来了Sam, Sam, Bec, Bec, Lisa. 本来还有Lena和Lauran两个,不过她俩被安排去了隔壁办公室。

人一多,办公室就热闹了起来,本来我之前和Jo两个人的时候,就是偶尔聊一聊,这下变成七个人之后,办公室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这几位同学都是非常热情开朗的,不时办公室会传出她们开心的笑声,办公室有个沙发,同样也有个bean bed, 这个东西是相当舒服的,坐在椅子上时间久了躺在那个上面非常舒展,以至于我之后连续两天熬夜的时候都是在这个bed上面躺着的。Sam(男)典型学霸,英国人,不苟言笑,但是讨论起学术问题,虽然我听不太懂,但可以看到其他几位姑娘们崇拜的眼神;Sam(女),漂亮热情大方的澳洲妹子,非典型学霸,能说能笑能拿各种奖学金,我的第一次自助打印就是她帮的我;Bec(高、女),她的电脑桌上的右下角贴着貌似是她男朋友在冲浪的照片,照片虽小,但是腹部比我多的肌肉我还是瞧见了,高且爱大笑,看似无所谓,实则能力极强;Bec(小、低一点)这个姑娘我觉得是办公室最漂亮的(直到我见到Lisa),典型的欧美明星脸,要是再高一点,简直不能再完美,她桌子上某某研究机构发来的荣誉证书证明了她的实力;Lisa 是我第二天见到的,美!真心美!跟电视上的明星差不多,坐在我右面,她一说话,我感觉我的注意力直接就从文献上转移到了她的声音里。至于Jo,她是办公室里面攀登高度最高的,完成Thesis之后她就可以离开了,所以实力,肯定是最强的,人也是极好极好的,在我刚来办公室的那段日子,她可是帮了我好多好多的。
            

这些Honor让我真实的感觉到了自己之前的认识偏差: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在学校非常认真刻苦,国外的同学们应该比较松散吧!然而简答他们之后我深深的脸红。他们的总体特点是玩的时候开朗大方热情尽兴,学的时候一动不动,仿佛外界世界不存在一样。他们的目标学习方法我很有感触,他们不会多拖时间,他们会挤时间,求效率,你可以看到有人早上来办公室,下午就去嗨了,有人甚至一天都不来,但是他们桌上的进度签每天都有内容被划掉,完成当天目标,从不拖延,然后自由安排时间,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毕竟我这个人目标感欠佳。

文献 老师 同学们

文献还是在推进,从原先的老牛拉车的速度到了老马拉车的速度,总体来说,进步是有,但是和学霸们坐在一起,听听他们聊聊的科研,我自惭形秽的想一步达到汗血宝马的速度,所以,一天一顿饭和熬夜的日子让我在悉尼高的紫外线晒黑的皮肤上面加了两个黑眼圈。

Pat这周到周三之前没过来问我,我有点方,不过通过和honour们的交流才知道,Pat第一周过来问我三次已经相当让他们惊讶了!毕竟他们的导师在开始阶段都会给他们说:先每天阅读6-7篇文章,读到几百篇之后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和导师交流了。我听完就默默的转过身,看了看自己的进度。。。

其实我慢慢发现,相比于我在国内老师经常性的关注学习近况和进度,这边的导师的教育方式倾向于“放养”,但这却是有很强目标性的“放养”,确定的总体时间轴,任务轴,期间的时间安排学生自由分配,一到规定时间导师会查阅工作进度,如果不达标,那就是不达标,没有原因,只谈规则。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学生们更多的是自己push自己,自己给自己pressure,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比如我,从老师关注到自己push自己,过渡的还是坎坎坷坷。所以在这周,我还是赶在周五之前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进度。

组会也是很好的交流途径,主讲人是一位博士candidate,澳洲人,先讲5分钟,听众是团队各个方向的博士们,同学们针对主讲人的问题进行讨论,共计20分钟,之后导师们进来询问并进行引导,我作为唯一一个本科生夹杂在组会里面讨论澳大利亚和东帝汶的演化关系,听得是一头雾水,只见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而我脑袋里面则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不过陶冶陶冶自己在这种氛围里面也是很不错的我觉得。
          

Mul是团队中的核心,唯一一个教授,周二下午开讲座,那自是听众无数,14点开讲,讲的是地质学与当代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关系,13点20走廊里面都占满了人,一色儿的大牛加博士研究生等等,讲座内容宏观阐述了地质学与澳洲发展的关系,站位很高,视野很开,不用话筒中气十足基本听不出德语口音的讲述赢得听众们不时点头加掌声的赞同,当时没有拍照和没有要签名让我现在想来着实遗憾。

想着应该只是开始

悉尼最近连续下雨,风也大,毕竟秋天来了,有一天刚出系门撑开伞,一股风差点把伞脊吹折。

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大家都很忙,进入3月中旬以后,明显感受到honour们身上的压力更大了,聊天的频率在减少,但是聊时的开心度由于频率的减少反而更大了,有时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办公室都能笑的前仰后合,而且门还开着,要知道,隔壁是Sim大牛的办公室,再隔壁就是教授Mul的办公室了,之后就是Pat办公室,真佩服大牛们抗干扰能力!
   按部就班有时候也并没有错,比方说对于我这种读文献写文章的人来说,按部就班要比临时抱佛脚来的实在的多,或许换成务实更贴切一些。

看着自己读的文献的数量在文件夹里的编号越来越多,内心也是在由方慢慢变为一种踏实,这种踏实就好像你看见自己种的树苗在经历了风吹日晒之后满满变得茁壮,慢慢长大的感觉并无二致。每天回家的路上也在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感觉在这个英语环境里,我就像一块海绵,使劲的在吸取着这里的语感。虽然等到我离开之前我依旧觉得自己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

再次给Pat汇报我的进度,相比之前的尝试性写作,这次的内容显然丰富了很多,不管是Pat出于礼貌还是其他原因,这次他对我的评价显然又提高了很多。内心也是小小的激动了一把。
 

从单词找有道,再到单词找大脑,经历的时间不短。从抓着头发看文章,绞尽脑汁敲下第一个单词,到还能写个几百字,再到一边学习,一边参考,还能写个一千多字,尽管有语法错误,用词不太贴切的现象,但我的心情好像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发生了小小的变化:

我看着自己小心翼翼,字斟句酌的这篇小文章,来时的那些担忧仿佛现在都隐藏在了文章每个词汇的背面:

我的担忧,我的犹豫,我的慌乱,我的辗转发侧,彻夜难眠,仿佛就是要告诉我:BOBO,我们就是要阻止你,阻止你去往你要去的地方,哼!

所幸,我没有被他们成功狙杀,我冲出了这些负能量,我最终还是果断的选择了冲出来,历经坎坷,跌得撞撞,回过头来,还是要感谢那些阻止我的负能量们,要不是因为你们,我怎么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去过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多令人流连忘发,这么多可爱的远方!
         

看着这篇自己完成的小小的文章,我想:这应该只是开始吧!

悉尼,我们后会有期

 

 

Copyright @ 2012-2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电话:027-67885009
鄂ICP备15021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