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院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为祖国探寻宝藏的“高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魏启荣

时间:2023年08月24日 15:20  浏览:

简介:魏启荣,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64年生于湖北省蒲圻县(现赤壁市)。1982年考入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19866月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6月获岩石学理学硕士学位。20006月获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理学博士学位。20009月至20033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试中心红外光谱室、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教研室工作。20085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系,长期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与勘探、岩浆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地质事业近四十年,他坚持学习改变命运,踏实向学,练就卓越地质本领;他坚持为祖国摸清家底,高原科考执着探寻国家宝藏;他坚持乐观向上,野外遇险磨砺豁达人生;他坚持甘为人梯,基础教学垂范后生地质学子。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高原教授”—魏启荣。

一、踏实向学,练就卓越地质本领

19641030日,魏启荣出生在湖北省蒲圻县(现赤壁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兄弟姐妹5个,排行老三。我记忆中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饿!因家庭小孩多,劳动力少,加之又没有油水,我老是吃不饱。魏启荣回忆到。除上学外,魏启荣还需承担家务劳动,如放牛、捡牛粪、上山砍柴火、打猪草、插秧、割稻谷。与那个年代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魏启荣憧憬怀一技之长,为改变命运而努力奋斗。魏启荣一边完成家务劳动,一边努力向学,在老师的指导和父母的支持下,他决定学地质去找矿,毅然报考了武汉地质学院。1982年,魏启荣考取了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并于1986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4年,魏启荣第一次来周口店参加野外地质实习。1985年,在北京西山黄山店地区完成八十多天的生产实习。周口店实习让我幸运地得到了三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三练(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的严格训练,这里是我后来科研之路的启蒙之地!魏启荣回忆说:在周口店,我感受到了老师们辛勤无私的培养。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受到了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精神的熏陶!年轻的魏启荣在周口店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他更加坚定地在地学未知领域探索!

2011年,魏启荣在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

1987年起,魏启荣连续参加了莫宣学老师(于2009年评为中科院院士)主持的原地矿部七五、八五和原国土资源部九五西南三江地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科技攻关项目。魏启荣说:在这一重要而宝贵的时间段里,在沈上越、路凤香、莫宣学等地学大师的培养和教导下,不仅让我在火山岩、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极大的磨炼和沉淀,也在对羊拉铜矿、哀牢山带金矿等学习中积累了厚实的岩浆与矿产知识与研究方法,更是从他们身上收获到了不畏艰苦、求真务实、豁达向上的品质与作风。

在周口店摇篮精神的磨砺和熏陶下,在地学大师们严谨精简的教学风格、注重实践的求实作风和博学儒雅的风范影响下,魏启荣一心向学,练就了扎实的地质功底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青藏科考 执着探寻祖国宝藏  

资源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石。青藏高原虽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具有巨大的找矿远景,但找矿工作程度相对偏低。因此,地质工作者进入青藏高原开发矿业,为祖国摸清资源家底意义重大。

2003年魏启荣在可可西里

2003年,魏启荣与王国灿、李德威老师等二十几位师生一起前往可可西里开展为期三年的1:25万不冻泉幅和库赛湖幅区域地质调查。也就是从那时起,魏启荣埋下了在青藏高原找矿的梦想种子。魏启荣说:那里是人们常说的生命禁区!野外工作虽然辛苦,但那里天广地阔!远看天地相连!茫茫高原上,埋藏着无限储量的矿产资源!

在那个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的年代,地质找矿工作蓬勃发展。魏启荣认为开发青藏高原是地大人的使命担当,地大的教师们要让知识上高原2006年,魏启荣带着梦想前往西藏,开启了十三年刻骨铭心的高原找矿工作历程。魏启荣十余年如一日坚持高原找矿,足迹踏遍了青藏高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高原教授的称号就此而来!

2017年魏启荣在西藏

魏启荣在这期间揭示了西藏冈底斯带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存在,论证了冈底斯带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出了冈底斯带深源浅成、浅源深成的岩浆成矿说,发现了冈底斯带隐爆火山角砾岩型铅锌矿,探讨了冈底斯带伟晶岩脉的含矿性,建立了冈底斯带斑岩成矿系统的找矿模式。我在墨竹工卡与林周县交界处,发现了一处铜多金属矿;在南木林县某地勘查到了一处铅锌资源量达几十万吨的新矿产地;在谢通门县某地,提交了一处铅锌资源量达几十万吨的新矿产地......”魏启荣自豪的说道。

在此期间,魏启荣主持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西部矿业西藏资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等二十余项。至今,魏启荣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2部、参与教材修编1部,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

三、野外遇险 磨砺豁达地质人生

空旷的戈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高原、磅礴的大山,如果这一切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不胜收。但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那杳无人烟的荒漠戈壁、漫无边际的广袤草原、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极端恶劣的高原天气是对他们生命的考验。高原地质工作者难免遇到险情,魏启荣也不例外。

2003年在可可西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期间,魏启荣和一名组员在完成路线考察后,迟迟不见接驳车辆。魏启荣回忆说:天色渐暗、气温骤降、食物耗尽、身体疲惫,我们徘徊半夜也找不到车,随身的卫星电话也一直联系不上基地,直至体力接近耗尽。我们找到并拓展了一处很浅的旱獭掘的洞穴来躲避寒冷。在拨打无数个卫星电话里面的电话后,没想到打通了远在武汉李德威教授夫人夏芳女士的电话。我将坐标位置快速的报出,来不及报第二遍卫星电话就没电了。我们寄希望夏芳女士能记下坐标并将信息传递给基地。在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魏启荣和组员想到过会遇到最坏的结局。求生的本能让我们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我们聊了孩时的记忆、慈爱的父母、求学的经历,直到对雄伟高原的感悟!那晚,天上的月亮真亮啊!真美啊!皎洁的月亮明亮中还带有一丝血红!如水的月光洒在高原上、洒在我们身上!风,使劲地从我们身上擦过!一声声野兽的嚎叫在我们耳旁划过!在如此不利的境况下,他与组员沉着应对,没有放弃,乐观向上,终于在凌晨4点,魏启荣等到了收到坐标信息后前往接应的越野车。

2010年魏启荣与学生在西藏

2010年在西藏找矿,因大雨冲毁道路,晚上12点多了车辆还没接到魏启荣组。天气寒冷、衣物单薄、浑身湿透,魏启荣和组员互相搀扶与鼓励,在溪水中来回穿梭向着基地方向前行。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处牧民留下的羊圈。我们用干牛粪盖在身艰难地度过了这难熬的一夜。第二天天亮后找到了接我们的队友!魏启荣和同学们分享说道:我们外出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即使面对危险我们也要临危不乱,决不放弃,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困难总会挺过去!

多年来,魏启荣无怨无悔、呕心沥血,用脚步丈量着雪域高原,用青春书写了传奇故事,磨砺了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地质人生。

四、基础教学 垂范后生地质学子

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作者的摇篮。近70年来,培养了我国数以万计的地学人才。其中包括数十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数百名资深地质学家和教育家。2023年,魏启荣第七次重回周口店。“‘高原教授重回摇篮了。同行的海洋学院任建业教授这样评价魏启荣老师。

魏启荣作为资源学院实习队队长,在野外备课和实习过程中学风严谨、甘为人梯,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和年青教员们讲解地质知识和地质故事,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如何全心全意地在野外教书育人,魏老师给我的教学工作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青年教师王任说。

魏启荣表示:野外地质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每次野外教学实习,都会让我想起莫宣学、沈上越等老先生对我的教导。他们乐观向上、奖掖后学、谆谆教导、一丝不苟的景象现在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希望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2017年魏启荣在西藏野外教学

2023年魏启荣在周口店房山岩体野外教学

求实和创新相结合是魏启荣的治学态度。魏启荣坚持地质实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本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为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勘查打下坚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为此,除安排常规的野外路线教学、地层剖面实测、独立填图以及报告编写等内容与环节外,他还针对性地开设了周口店实习区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教学内容,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同时,依据学院专业特点,他首次系统地开设了周口店地区资源能源系列讲座。这是一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尝试、拓展和补充。该讲座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

除带队周口店、秭归等实习基地的教学任务外,魏启荣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在材化学院成立之初,魏启荣默默奉献、摸索经验开设了《无机材料显微结构分析》等新开课程。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设置了矿产地质调查专业。魏启荣主动承担了《矿产地质调查》这门新开课程。在没有任何参考教材的条件下,魏启荣依据自身科研经历、资料和成果,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做起,日以继夜,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备课和教学,并于今年即将出版矿产勘查有关实习教材

魏启荣寄语青年学子们:

地质矿产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打造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的心怀品格,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的工作作风,培养敢于创新、不怕吃苦的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去,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功立业!

Copyright @ 2012-2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电话:027-67885009
鄂ICP备15021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