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过近10年绘画训练的经历,可是后来又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写作。这些年,工作太忙没有坚持画画,在我心里一直有些遗憾。
因为工作的需要,近几年暑期,跟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师生们,到野外进行随队采访。我被师生们的那股闯劲、拼劲、狠劲感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出“三光荣”精神和学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他们跋山涉水、不畏险阻从事地质工作的身影,我很想画出来。然而在野外,我也是一个跋涉者,根本就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
2017年11月,学校将迎来65周年校庆。这所大学培养了我,我心怀感恩;对于学校里从事地质研究的师生,我一直充满敬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意识到应该主动做点什么。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依然是把地学专业的师生们“画”出来。从10月份开始,我在电脑中找出他们在野外的一张张照片,强烈的画画冲动,促使我拿起了笔。
看着照片,我的心一下就飞到了新疆、青海和西藏,回忆起自己和师生们在野外跋涉的一个个细节。到底用何种绘画形式进行描绘?最开始我有意用水彩,毕竟鲜艳的色彩能吸引眼球,可后来我改变了主意,我决定采用钢笔速写这种朴素的绘画形式,因为地学师生也是朴素的。
我10多年没有这样“系统”地画画了,真正开始画,手有些颤抖。然而画画的激情也是很神奇的,能驱使我克服这些困难。我利用业余时间,根据照片素材,在A4大小的纸张上构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面对大量照片,我竟然不知从何处下笔。但是一张地质女生的照片,顿时打开了我的思路:这个女生微微低着头,在掌上机上专注地记录地质数据。我记得她来自武汉城市家庭,但是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地质。这不正是我要描绘的对象吗?不到两小时,我一口气就把女生工作的神采画了出来。随即,我画了一张又一张,共同构成了7幅系列组画,并命名《野外工作的地大人》。可以这么讲,我笔下的师生们,默默从事地质研究,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
用文字的方式书写地学故事,我已经有过很多次,用绘画这种鲜活生动的形式再现地学文化之美,这还是第一次尝试。我把这些钢笔速写在微信朋友圈“秀”出来后,很快赢得大量点赞,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一位朋友留言道:“在这些画作中,我看到父亲的身影,谢谢你的画作。”对于我而言,今后一方面在绘画技巧技能方面要继续锤炼,提升绘画的表现力、审美力,另外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关注地学故事、地学文化,用砥砺人心的方式再现新时代地质人的精气神。
图文系我校宣传部陈华文老师所作,发表于《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11月2日